2020年10月31日下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开始分组进行专题论坛的报告,第十场专题论坛的主题为“善恶心理”。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蒋奖副教授主持,评议人是北京师范大学98858vip威尼斯下载许燕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王芳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学者陶塑做了题为“黑暗三联征与不诚实的关系:道德基础的作用”的报告,通过三个研究分别探讨了黑暗三联征与不诚实态度、不诚实行为倾向和不诚实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道德基础在其中的作用。该研究分别采用问卷、情景、行为测量的方法,发现黑暗三联征的三个维度是通过不同的路径对不诚实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学者赵锦哲报告的主题为“我们与恶的距离:羞怯与攻击的关系”,为了探究羞怯与攻击的关系及不同类型羞怯的表现,她对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一通过采用问卷法,从同伴侵害和安全感这两个变量考察童年晚期儿童羞怯水平对攻击的影响机制,并从亲子依恋考察家庭因素对童年晚期儿童羞怯水平影响攻击的调节作用,发现儿童羞怯水平可以通过同伴侵害和安全感的多重中介作用影响攻击,亲子依恋可以有效调节羞怯对攻击的影响。研究二分析了羞怯种类与攻击性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报告的主题为“疫情下的善良:人格的积极效应”,报告人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焦丽颖。她从善良人格的个体面对疫情的行为、认知和心理健康三个维度对疫情的应对进行分析,发现高善良个体与武汉的心理距离更近,有更强的助人行为,而且对战胜疫情更有信心;同时高善良水平的个体面对疫情更积极,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善良人格作为人格中积极的价值取向,对疫情的应对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赵欢欢做了题为“人心秩序:敬畏特质及其对腐败行为意向的影响”的报告。在研究过程中,她采用问卷测量法和组合句子测验法,通过两个研究发现敬畏特质对腐败行为意向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能够有效减少个体的腐败行为意向。本研究符合中国文化中“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的敬畏思想,对“敬畏之心”的培养和腐败行为的降低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最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田一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社会善念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的报告。他分析了社会善念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从表现特征、测量范式、认知加工特征和相关因素这四个方面对社会善念的概念内涵及其理论基础进行了综述。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社会善念具备特质和状态的表现特征;研究范式应关注文化背景的影响,且社会善念具备直觉或控制加工的认知特征。